我还没嫁进洛家,就发觉自己家族的背景和阿洛先生家的背景几乎是南辕北辙的。
阿洛的曾祖父是从中国来开芭的,现在我们住的村还是以他的曾祖父曾经开的杂货店名为名。我的曾祖父则居住在马六甲,跟英国人做文书工作。
阿洛家四代来是纯华语世家,我的曾祖父是BABA , 到了我父亲那代都还是说英语的成员居多。所以阿洛先生的亲戚都能说流利的华语。我父亲这里的亲戚大都不会说华语,只说福建话和英语。
到了我们这一代,阿洛家五个孩子都是独中生,我家六个孩子只有老大是独中生,接下来五个都是国中生。阿洛先生的弟弟出国念书选的是台湾,我的弟弟出国念书选的是英国。
可是叫我觉得有趣的是,到了我们的下一代,对孩子教育的方向就有点相反了。
阿洛妹妹可能在学校时华文学多了,出来社会工作觉得英文在职场上比较好用,于是把孩子都送到标榜英语学习的私立学校去。
我家族到了我们这一代,都把孩子送到华小去。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发现自己对华文文化认识不足,希望下一代能成为真正的华人吧。我堂妹不会说华语,孩子完全没有华文根底,照样学我们把孩子送到华小,不知道她的孩子后来是怎样跟上他的同学的。
我自己的孩子,小学一定得上华小,在家里一定得用华语沟通,英语可以说,可是最好不能常常说,就算要说,也不容许孩子说不准确的英语。
阿洛先生的家族由于一直住在新村,都在华人圈子里生活,所以对其他种族的认识比较少。我们家族几乎都在多元种族的环境下长大,所以不管老人家还是小孩都能与其他种族能愉快的交流。
洛家如果没有电视机,日子大概会很难过,他们家的电视机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开上三五个小时,当阿洛先生的兄弟回家时,电视机更是不可或缺的,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,有一没一的说着话。
在我们家,看电视是玩物丧志的东西,是用来看新闻的和妈妈偶尔看看她的潮州大戏用的。在我们的兄弟姐妹聚会时,电视机没有用武之地,因为我们会把它关了,一起做些小食兼快乐的聊天。
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不用嫁给其他种族的人,都能在我的婚姻中感受到文化冲击了吧。